阿字讀音:a,ǎ,ā,ē
阿字五行:土
阿字簡體筆畫:7畫
阿字康熙筆畫:13畫
阿字解釋:作助詞時,多在稱呼前,如阿哥。作歎詞時,表示驚訝。作語氣詞,多用在句末,表示肯定﹑囑咐﹑乞請等語氣。(此字在起名字庫中共出現約:43840次)
ā
詞頭,多用在親屬名稱或人名的前面,盛行於魏晉以後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「~母謂~女:『適得府君書,明日來迎汝。』」《顏氏家訓?風操》:「梁武小名~練,子孫呼練為絹。」
ē
1〈名〉山陵;大丘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「訪風景於崇~。」
2〈名〉山灣。屈原《山鬼》:「若有人兮山之~。」
3〈名〉屋角翹起來簷。《古詩十九首?西北有高樓》:「~閣三重階。」
4〈動〉曲從;迎合。《韓非子?有度》:「法不~貴,繩不撓曲。」(貴,地位高的人。)
5〈動〉偏私;袒護。屈原《離騷》:「皇天無~私兮。」【引】親近。《後漢書?文苑傳下》:「苟失其道,則兄弟不~。」
6通「婀」。柔軟而美麗的樣子。《詩經?小雅?隰桑》:「隰桑有~,其葉有難。」(難,茂盛的樣子。)
hē
通「呵」。斥責。《老子?二十章》:「唯之與~,相去幾何。」
【阿諛】ēyu 迎合別人的心意,說奉承話。《後漢書?楊震傳》:「其~取容者,則因公褒舉,以報私惠。」
阿字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575,第14卷下,阜部第8字 [康熙字典]:頁1348第06